補鈣、魚油、維生素……應該怎麼選?營養專家教你3個小技巧!
发布时间:
2024-10-28
對於礦物質的選擇和補充,營養專家以最常見的補鈣爲例進行了介紹。
鈣劑、魚油、複合維生素, 應該怎麼挑選?
1. 鈣劑:看清劑量、不要盲目補充
對於礦物質的選擇和補充,營養專家以最常見的補鈣爲例進行了介紹。
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左小霞表示,鈣是構建和維持骨骼、牙齒健康的重要礦物質,但不同人羣對鈣的需求不同。“對於成年人來說,每天建議的鈣攝入量約爲600-800毫克,一般國產的鈣劑在500-800毫克,而某些國外產品可能含有高達1000毫克的鈣。因此,國貨產品大多更貼近國人的推薦劑量。在選擇鈣補充劑時,還需要考慮它的類型,鈣補充劑包括無機鈣(如碳酸鈣、磷酸鈣等)和有機鈣(如乳酸鈣、葡萄糖酸鈣、枸櫞酸鈣等)。無機鈣雖然價格低廉且吸收率不錯,但可能對胃有刺激作用;有機鈣對胃腸功能不佳的人羣更爲溫和,但價格較高。”
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營養素養分會副祕書長吳佳表示,“補鈣時,應考慮鈣含量、胃腸吸收性、安全性和口感。對於老人和兒童,應選擇易於吸收、安全性高、口感好的鈣製劑。”此外,液體鈣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更易於接受,尤其是那些口服大藥片感到不適的人。建議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性價比高且易於吸收的鈣補充劑。
2. 魚油:純度越高,品質越好
魚油是另一種常見的保健品,富含Omega-3脂肪酸,對心臟健康特別有益。左小霞表示,在選擇魚油時,應注意其DHA和EPA的含量,這些是魚油中的主要有益成分。
吳佳表示,魚油是富含Omega-3脂肪酸的保健品,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改善膽固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的EPA對於心血管保護作用顯著,而DHA對胎兒和嬰幼兒的神經系統和視力發育有益。孕婦和兒童可選擇DHA含量較高的產品。
此外,魚油的純度越高,其品質越好,但也需要考慮性價比。早些時候,一說到魚油,大家想到的都是國外品牌。因爲魚油分離提純技術有比較高的壁壘,彼時國產魚油只有30%左右EPA的低純度產品。如今,國貨品牌已經有90%以上純度的EPA魚油產品。
3. 維生素:“多合一”複合維生素適配度高
維生素的種類繁多,選擇時應根據自己的飲食結構來挑選,有針對性地補充是最好的。
吳佳表示,對於普通消費者,可以選擇“多合一”類型的複合維生素,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營養需求。複合維生素的劑型有藥丸式、粉末式沖劑和糖果型,其中糖果型的有效成分含量可能較低,消費者在選購時應仔細查看標籤。
“維生素分爲脂溶性和水溶性兩類,過量攝入可能導致健康問題。例如,過量攝入維生素C可能導致胃酸過多,而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和K)過量則可能導致中毒。因此,在選擇維生素補充劑時,應仔細閱讀產品標籤,並確保攝入量不超過推薦需要量。”左小霞提醒。
同樣,國產品牌的維生素礦物質片在配方設計上可能會更加符合國人的體質特徵和生活習慣,更容易滿足消費者的特定需求。
4. 蛋白粉:分清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蛋白粉是健身愛好者和需要額外蛋白質的人羣的熱門選擇。左小霞介紹,“蛋白粉的種類繁多,包括乳清蛋白粉、酪蛋白粉和大豆蛋白粉等。每種蛋白粉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適用人羣。在選擇蛋白粉時,應注意蛋白質含量、添加劑和品牌信譽。此外,適量攝入是關鍵,過量攝入可能增加腎臟負擔。”
吳佳進一步表示,乳清蛋白粉是最常見也是最優質的動物蛋白質補充劑,易於消化吸收,包括濃縮乳清蛋白粉、分離乳清蛋白粉和水解乳清蛋白粉,各有其特點和適用人羣。而對於素食者和乳糖不耐症人羣,植物型蛋白質補充劑則是理想的選擇。
選營養補充劑的3個小技巧
1. 重視安全性
在選擇膳食補充劑和保健品時,安全性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左小霞提醒,消費者應查看產品的批准文號、生產廠家和相關認證標誌。此外,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和諮詢專業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也是非常重要的。
吳佳表示,在購買時,應查看產品的認證標誌或標籤,如NSF/ANSI 173認證、NSF GMP認證、USP認證和Informed Sport認證等,以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國產保健品要認準“藍帽子”標誌。
2. 個性化選擇
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消費者應調整他們對於膳食補充劑和保健品的攝入。左小霞舉例介紹,肉食者可能需要額外的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而素食者可能需要補充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12和鐵、鋅等微量元素。兒童和老年人在選擇保健品時,應特別注意產品的安全性和適用性。
吳佳表示,在選擇膳食補充劑和保健品時,應按需挑選,根據自己的飲食短板來。不要盲目跟風,選擇經過多年研究的基礎營養素和礦物質,更加安全。
3. 考慮性價比
有的人比較偏愛進口產品,其實部分國貨營養補充劑和保健品在價格、成分和安全性方面已經具備競爭力,或具有一定優勢。國貨的成分上可能更適合國人的體質和生活習慣,且受到嚴格的監管。價格方面,國貨和進口產品的價格差異主要與銷售渠道有關,性價比也是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消費者應綜合考慮劑量和產品價格,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同時應根據醫生或營養師推薦的劑量來服用。
總之,營養補充劑和保健品的選擇應基於個人需求、產品安全性和科學依據。消費者應謹慎選擇,避免盲目跟風,並在必要時尋求專業建議。通過合理的攝入,才能更好地維護和促進健康。
下一页: